第15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无独有偶,做官也是这样:主要凭关系,大家就都去削尖脑袋找关系;主要凭学历,大家就一窝蜂去搞学历;主要看政绩,大家就想方设法搞看得见的政绩。

总之,人才评价体系一头牵着素质教育,一头牵着用人机制,重要得很。

学习赚钱两不误

前汉后期的太学生并不都是埋头书卷的人。

大家来自五湖四海,都为了一个做官的共同目的走到一起来了,所以,政界特别是朝廷有点风吹草动,大家都很关心。

老师们都是今文经师,又身兼重要职务,在阐述今文经学的“微言大义”时,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。

当然,朝廷也十分重视太学,舍得投入,迅速扩建校舍;重视师资配备,皇帝亲自制定标准选择老师,不断提高工资待遇,发给服装,还经常赏赐酒肉;朝廷还注意按照自己的需要选用教材,甚至皇帝(宣帝)亲自出面召集会议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。

完全可以说,由一国最高当局正式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的做法,出现在前汉宣帝时期,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和极为罕见的。

这样一来,太学的现实政治气氛与学术气氛一样浓郁。

太学生们一面读书学习,一面睁大眼睛盯住官场的动静。

早在十几年前的一天,哀帝的丞相孔光与司隶校尉鲍宣发生点小矛盾。

大家知道,孔光不仅位极人臣,他还是王莽的心腹。

鲍宣的职责是监察中直机关的中层以下干部、京师地区干部,及所有干部在京师违法乱纪的行为,级别比孔差了好多级,但他是当时的名儒,为人耿直,疾恶如仇,敢于实话实说。

比如他与孔发生冲突前不久,就公开揭露外戚把握朝政,大搞用人上的不正之风,一些无能无耻的家伙爬上重要岗位,且步步高升,充塞朝廷,而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报国无门,没有出路。

这当然很不对王莽的胃口。

对于鲍宣这样德才兼备,说真话做实事,但不善于溜须拍马的好干部,王莽早就想找机会扁他了。

有一次,鲍宣阻止孔光违反交通规则,这其实是鲍宣在正常履行职责。但很快,鲍宣被指侮辱丞相,下狱治成死罪。

王莽和孔光打算趁此机会把他灭掉。王莽要灭谁,无论朝廷重臣,还是骨肉至亲,都难逃一劫。

但这次,太学生们不干了,因为鲍宣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,也是他们的代言人。于是大家集体上访请愿,营救老鲍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