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和珅不适应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原因,在我看来,完全是他自身造成的。和珅所学知识太杂,学问太多,知识面太渊博,当时科举考试考的面太窄了,和珅当然不适应啦。而造成和珅所学知识太杂、学问太多、知识面太渊博的原因,则主要是和珅自身家庭的原因。正是因为前面我们所讲的和珅自幼父母双亡,才没有什么真正的亲人认真指导和珅如何学习,哪些书必须看,哪些书可以看,哪些书不能看——这些,你光指着学校的老师的积极引导是完全做不到的,必须有家长的全力配合——当然,时至今日也是如此。可问题在于,和珅不是自幼父母双亡嘛,虽然有老师积极引导,可没有家长的全力配合,他考不上,简直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。

既然没考上,那就放弃呗。和珅就再也不参加以后的科举考试了。哼!我还不考了呢。我考它干吗?不参加科举考试,我和珅不是一样当官嘛!

和珅的第一份工作

在当时,您如果是汉人,不参加考试,一般而言,您当不了官,至少您当不了大官,您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熬出来,到了举人就成老爷了,就可以当官了,到了进士您就可以当大官,那要是状元就可以当更大的大官了。

但是满洲人不一样,当时的满洲人有两种当官的渠道: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正常当官,二是凭借祖上的功绩荫官——凭借祖上给自己创下来的基业,直接就可以当官了。像和珅,他的祖上就给他留下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官职,和珅将来只要一当官,就从这个职位当起。

还别说,和珅当年没考上,他立即就参加工作了,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三等轻车都尉。这是一份光拿钱不干活的差事,没有啥意思。三年之后的大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22岁的和珅被朝廷授予“三等侍卫,挑补黏杆处”。

说起来,“黏杆处”是这个机构的通俗称呼,它的官称应叫“上(尚)虞备用处”。之所以被称为“黏杆处”,顾名思义,我们看这叫法便可以想得出来,“黏杆处”本来应该是一个专事黏蝉、捉蜻蜓、钓鱼的服务组织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