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凡是通过了“身、言、书、判”这四个条件的人,才可以参加考试。

当然,举人通过“大挑”也可做官。大挑开始于乾隆十七年(1752年)。会试后,六年搞一次,由朝廷挑选形貌好和应对灵敏的做知县或学官。大挑比较简单,就是相貌,没别的条件,就一个相貌,好看就行。好看和难看的标准是什么呢?就“同、田、贯、日、身、甲、气、由”八个字,“同田贯日”是第一组,“身甲气由”是第二组。

所谓“同田贯日”,“同”,长方脸,您看您这长方脸挺好看,进去吧;“田”,方脸,正方脸也可以进去;“贯”,脑袋特大,但是个子很高,这个人也可以进去;“日”,长得不高不胖,不矮不瘦,正合适,可以进去参加考试。进去之后,只要考官选中您了,您就可以当官了。

如果很不小心,这四个字您没有一个合适的,那后面那四个字,您符合一条就出去,您就不用进去了。“身甲气由”,“身”指的是五官不正,叫“身”。这个“身”跟那个“身”不一样,这个“身”是五官不正叫“身”。“甲”,这个知道吧,头大身子小,这叫“甲”,这个不能进去。“气”,一肩膀高一肩膀低,现在咱们有很多小学生背着书包很沉,造成一肩膀高一肩膀低,这个一肩膀高一肩膀低的人,就不能进去。“由”,头小身子大,撑不起来那个小脑袋,没法当官。符合后面这四个字就对不起了,您就出去了,就不能当官了。这个事您想,我考上举人了,没考上进士,连续三年都没考上,我可以通过我的相貌当官。

上面说的是正常进行的科举考试。除此以外,清代还有制科、翻译科和武科考试。

制科是由朝廷举行的考试取士制度,始于两汉,清代制科始于康熙。清朝的制科包括博学鸿词科、经济特科和孝廉方正科,还有经学科和临时的召试。

博学鸿词科在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举行了一次,试题是“璇玑玉衡赋”一篇,“省耕诗”五言排律二十韵一首。参试者143人,取中一等20人,二等30人,俱授翰林官。乾隆元年(1736年)举行第二次制科考试,钦命第一场题为“五六天体之中合赋,以敬授民时圣人所先为韵”。诗题为“赋得山鸡舞镜得山字七言排律十二韵”,文题是“黄钟为万事根本论”。第二场题经、史、制、策各一。参加者176人,取中一等5人,授编修;二等10人,授庶吉士。二年补试续到者,取中一等1人,二等3人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