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东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),孙策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连兵不解,立时萌发了一个出奇兵偷袭许县的主意。此计若行,曹操就真是危乎殆哉了,因为当时孙策的战斗力,比在许县以南骚扰的刘备要强得多。不料人有旦夕祸福,孙策正在调集兵将期间,突然被仇家暗杀而死,年仅二十六岁。

于是,孙策的大弟,十九岁的孙权成了江东新主。他宵衣旰食,励精图治,特别是在举贤用能上最为下工夫。而在他搜求到的一大批人才中,有一位佼佼者,这就是前往当阳的鲁肃。

鲁肃,字子敬,徐州下邳国东城县(今安徽定远县西南)人氏。鲁肃从小丧父,及长,性好仗义疏财,被周瑜所赏识,二人结为刎颈之交。孙权继兄统事,广求贤才,在周瑜的力荐之下,孙权特别召见鲁肃,咨以政事。鲁肃建议立足江东,进取荆州,“竟长江所极,据而有之,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”。孙权对此建议极为佩服,从此对鲁肃格外尊重。

刘表的死讯传到江东,鲁肃立即向孙权进言,请求孙权委任自己为特使,西上荆州。自己表面上的使命是去吊丧致意,实际上是要观察荆州的动静。如果荆州的各种势力能够团结一致,那就及时与他们搞好关系,以求共抗曹操;假使荆州内部分裂,相互攻击,便应乘机进攻荆州,兼并上游,绝不能让曹操抢了先手。孙权深以鲁肃之言为当,马上派鲁肃西上荆州。

鲁肃扬帆西上,直指江陵,准备至此舍舟就步,北上襄阳。不料他虽然“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”,仍然慢了一步,一入江陵,就听到刘琮投降、刘备南奔的消息。按理说,此时吊丧之事已成泡影,鲁肃尽可东归返命。但是,机智果敢的鲁肃,马上意识到下一步江东将要面临曹操兵锋的威胁,为了争取盟友,他不顾个人安危,毅然从江陵北上去见刘备。就这样,双方才在当阳长坂的战乱环境中见面了。

由于情况紧急,刘备和诸葛亮邀请鲁肃并辔南行,边走边谈。鲁肃首先转达了孙权的问候和仰慕之意,然后问刘备的去向。刘备表示感谢,并说此行拟往岭南投奔老友吴巨。鲁肃接口说道:“江东孙将军聪明仁惠,礼贤下士,士民归附,兵精粮足,足以立事建功。今为君计,莫若与之结为同盟,共济大业。若投吴巨,巨乃凡庸之辈,地方偏远,不久即将被他人吞并,届时又何以立足呢?”

刘备和诸葛亮,都觉得联孙抗曹是一条可行的出路。于是立即停止向东南前进,改道正东,直趋沔水。次日,刘备一行在沔水西岸,与顺水而下的关羽水军会合,一同乘船东下。在夏口(今湖北武汉市)进入长江之后,又顺流鼓棹,一直到江夏郡鄂县(今湖北鄂州市)的樊口才停了下来。

鲁肃西上荆州吊丧之后,孙权关心荆州局势的发展,也起身溯江上行,到豫章郡的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)住下。这柴桑西接荆州,距樊口约四百里水路,在这里能够迅速得到西方的消息。

此时此刻,西面的曹操已经率军抵达江陵重镇。他在这里广集军资,大作舟舰,准备乘胜东下,毕其功于一役,把刘备和孙权两股敌对势力一并铲除。消息传来,在樊口的刘备顿时寝不安枕,食不甘味。诸葛亮对他说道:“事情十分危急了,请派我去向孙将军求援吧。”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