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这一天,刘备门前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访客。刘备立即与之见面,一番简短谈话后,觉得此人谈吐不凡,不是凡庸之辈,于是盛情款待,倾心交谈。要知道,古代当刺客的,情况正好与当今相反,并非个个都是谋财害命的坏蛋歹徒,往往还是具有坚定信仰的正派人物,比如《史记》的《刺客列传》中,包括荆轲在内的五位刺客,就是如此。那刘平聘请的刺客,也是一个非凡之辈。他从刘备的言谈举止当中,看出这位刘长官,并非如刘平所言,是卑劣不堪的社会垃圾,反而倒是一位真心在平原国保境安民,而且胸襟才情难得一见的英雄。于是惺惺惜惺惺,断然如实向刘备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意,然后飘然远走高飞。这正是:

真心治理平原国,刺客来临得脱身。

但是,刘备虽然没有丢掉性命,不久之后却丢掉了他苦心经营的平原国,要知其中详情,请看下文分解。

五 解救孔融

话说刘备在青州的平原国,做出了显著的政绩,站稳了自己的脚跟。他又开始注意做另外一件大事。什么大事?就是谋求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,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。你会有疑问了,这社会声誉不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吗?刘备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理由是啥?目的又是啥呢?请听我细说端详。

现今常说的要融入主流社会,其实并不是新鲜玩意儿,这一观念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。东汉后期以来,作为社会主流群体的士大夫阶层,有一种风气盛行,就是极为重视个人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名誉。这是清流士大夫与宦官群体作殊死斗争中,一种与对方划清界限的排他性政治手段。有声望名誉者,就能得到主流社会群体,即士大夫阶层的认同,成为现今常说的“圈子里面的人”,从此在政界不受他们的排斥和鄙视。反之,哪怕你当了三公九卿的高官,清流士大夫也不会与你交往,而且坚决拒绝你进入他们的社交沙龙。

提高个人声望名誉最有效的途径,便是争取得到某位掌握了声望名誉评定权的重量级权威大名士,对你的赏识和赞美。因此,当时热心仕途者,总要想方设法博得大名士的青睐和好评。比如曹操,他虽然是朝廷首席高官太尉的公子,也要在入仕之前广交名士,甚至逼迫掌握话语权的大名士许劭,给他一个“清平之奸贼,乱世之英雄”的评价。当时形容这种评价,对人才的政治命运有“嘘枯吹生”之神奇效用,意思类似于起死回生,而后世的“吹嘘”一词,也由此而来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