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嘉庆终于明白,只要太上皇在,自己就不过是个木偶。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和珅搞的鬼,心里更对和珅满腹怨气。其实和珅也是迷了心窍:新皇帝再没有权力,那也是暂时的;太上皇都奔九十了,指不定哪一天连下旨的力气都没了,你还死死抱住不放,难怪最后被赐死抄家。可谓聪明一世,糊涂一时。

挟太上皇以令皇上

和珅喜欢读书,他当然知道历史上曹操曾经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他对曹操是非常欣赏的,加上自己和曹操的经历相似,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。所以,等到嘉庆登基,和珅就想到要“挟太上皇以令皇上”,实现自己掌控大权的目的。

嘉庆帝即位时已经36岁,胸怀大志而又不失沉着稳重,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时期皇太子立而复废,废而复立的教训。就算登基后也是对乾隆小心在意,不敢有半点马虎,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太上皇乾隆帝。就算他对父皇乾隆帝的做法有时并不同意,也从不露半点声色。对于太上皇的宠臣和珅,嘉庆帝内心充满了怨气与不满,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。但他知道和珅在时时注意和提防着自己,稍有差池就会立刻被太上皇知道。为了不让和珅抓住把柄,巩固嗣皇帝的皇位,嘉庆帝一直韬光养晦,听任和珅恣意妄为,专横跋扈……其实心中早已经把算盘打得噼啪作响,一切只待秋后算账。

和珅在对嘉庆进行试探后认定,这个皇帝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,加上太上皇让位不让权,自己仍人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,于是更加踌躇满志,得意忘形。太上皇有名无实,精力不济,一切事务仍交由和珅办理,和珅趁机“挟太上皇帝以令皇帝”,更加权倾一时,举国上下从中央的“部院群僚”到地方的“督抚提镇”等文武百官都是和珅的部属幕僚,受他掌控。

乾隆末年,湖南、贵州苗民起义,一时之间尚不能镇压。不料,嘉庆元年(1796年)正月,湖北、四川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等省,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、影响深远的白莲教大起义。在乾隆去世之前,一切军事用兵大权,都掌握在和珅手里,一切军报都必须先向他汇报,然后才转达给太上皇和嘉庆帝,将领的任用、兵士的调遣及军需开支等也都由其控制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