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其次,舂陵军的物资极为匮乏,根本不具备打一仗所需的起码条件。

打仗就是打军需,打后勤,打钱粮,物资是否充裕,供给是否及时,武器装备是否先进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走向。

舂陵军不比官军,具有充足的后勤保障、正规的组织指挥体系,他们几乎都是拖家携口一道行军打仗的。

这样一支男女老少混合的队伍,且不说其他,单是吃喝拉撒,也需要有一定的后勤保障跟着,就是出去旅游,这支队伍的花费也不是个小数目。

不怕笑话,刘秀作为舂陵军的核心人物,连匹战马也没有,他的基本配置是一头牛,被称为“骑牛将军”。其他人的配备就可想而知了。

舂陵军这时连一面像样的旗帜也置办不起。

有个故事,能够看出舂陵军这时候确实手头太紧。

今天河南省社旗县县城所在地赊店镇,还有这儿的赊店酒,就是得名于刘秀赊旗举兵。

传说刘秀刚举兵时,手头实在紧张,连个帅旗也置办不起。

有一天,他来到一个小镇,在一家小酒店里吃饭。可能连日操劳,好久没有吃好了,他觉得这一顿真是饭香酒也香。想想自己举兵起义,家财用尽仍然紧张,他多少有点怅然。

走出小店,他望见店幡在空中随风飘扬,上写一个“刘”字十分醒目,灵机一动:我的队伍连个帅旗还没有,何不借此一用?

他摸摸口袋,已经空无一文,只好向店掌柜提出要赊他的店幡来当帅旗。

要人家做生意的招牌,这本来是个很难为情的事儿,赊者心理素质差的张不开口,被赊者一般都会很生气:你是故意找茬怎么的?

但是,刘掌柜知道眼前就是刘秀,赊店幡是用来打王莽的,很乐意地取下来交给了刘秀。

后来,刘秀历尽艰辛终于称帝,仍然念念不忘小镇、小店的赊旗之功,敕封小店为“赊旗店”,酒为“赊店酒”,小镇称“赊店镇”。

他虽然贵为天子,天下美酒可以尽为所用,但仍对赊店酒<a href=https:///Tags_Nan/ target=_blank>情有独钟</a>,经常拿来宴饮、招待臣下。

这时,各地农民起义已经很热闹,官军忙着镇压,到处兵火连天,舂陵军势单力薄,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,随时会被人家吃掉。

遇到官军那是没话说,肯定开打。遇到起义军,要是人家嘴馋,结果也不好说。各地豪强势力、农民起义军之间相互吞并的事十分普遍。

早在公元17年,王莽忙于把他坑民误国的改制进行下去的时候,除了刘氏宗室和拥刘官僚的武装反抗,接二连三的农民起义也拉开了帷幕。

比如,临淮(今江苏泗洪附近)人瓜田仪率领的起义,琅邪郡海曲县(今山东日照西)人吕母领导的起义,等等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