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(1) 本文原刊于《读书》1998年第7期。

法式犬儒(1)

一段时间以来,法国书市上摆着不少讲幸福、满足的哲学书,有些还登上了畅销书榜。法国人对哲学有着特别的兴趣,哲学书总是在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,但谈幸福、满足的哲学书甚为畅销,确实是90年代以后的新现象。我现在虽然手头上没有统计数字来说明有关书籍畅销的具体情况,但却可以从反面提供一个证据,一位青年哲学家最近著书反击这一潮流,批判目前弥漫法国的某种崇拜幸福的社会氛围,他甚至表示,在这种氛围下,幸福已经成了一种无孔不入的社会意识形态。

幸福成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?

哲学家要著书立说,要为自己的理论找到立论的根据,不免有时为了抽象而流于夸张,但当下法兰西人追求幸福的潮流绝非空穴来风。手头上就有一本名为《价值与真理》(Valeur et vérité)的书,是巴黎索邦大学的一个哲学教授斯蓬维尔(André te-Sponville)所著。价值与真理?同幸福挂得上钩吗?回答是肯定的。换一个说法,此书名也可以译成“善与真”。善是道德层面的问题,真则属于科学的范畴。我们常说真善美,将道德、科学和审美联系起来。这里其实隐含着某种内在的联系,真与善与美是内在一致的。斯蓬维尔这本书不讨论美,只讨论真与善的关系。他致力于推翻古典哲学的结论:真的就是善的,反之亦然。对他来说,真是科学的,是实然的,而善则是道德的,是应然的,即应该期望的。换句话说,真的不一定善,善的并非真。

一直到此,我们仍停留于哲学抽象思辨的层次,但斯蓬维尔是要将这种思辨引向现实生活层面。他说,由于善是一种期望,人们就总是在期望中生活。生活于希望中自然比生活于绝望中要好,但由于总是希望更好、更多,于是人们就无法满足,因而也就永无幸福之日。于是他建议,不要希望,幸福就会降临。说到这里,我发现他讲的所谓幸福、满足实同中国人的知足常乐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但这种无所企求、无所希望的说教,不也是一种典型的犬儒哲学吗?是的,斯蓬维尔并不否认这一点,他的书还有一个副题:“犬儒研究&aiques)。

长期以来,对于犬儒哲学,我其实有两个先入之见:第一是总觉得劝诫世人放弃追求、放弃理想、以满足为幸福、以安于现状为满足的人生之道虽然可以成为一时之潮流,但毕竟不会持久,岁月将告诉人们社会毕竟不能长期为犬儒主义所主导。第二是追求现实幸福、宣扬犬儒哲学的书籍大行其道的背后一定是同社会意义失落、缥缈彷徨的大背景有关。换句话说,犬儒哲学的盛行,即使不是昙花一现,但至少是一种过渡现象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意义会重新呈现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