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页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中国人是最重视历史的民族,一年不落的编年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末年,修史也一向是第一等的大事。而戏台上电视里,古装剧简直可以占半壁江山,和美利坚人民对科幻片的痴迷可以相提并论。但你若以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热爱寻找事实的真相,那就错了。中国人对历史的着迷,不如说是因为一种信仰。如果以前有过文景之治,开元盛世,那么以后也会有,只消等到明主登基,贤良当道。如果以前中国文明灿烂辉煌,那么以后也一定可以,只消等到盛世来临,文化昌盛。如果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那么以后也一定会统一,只消王师出动,自能海晏河清。如果以前人都这么做,那么以后也一定可以这么做,在历史中,你能知道怎么做官,怎么做吏,怎么做商,怎么做民,怎么世事洞明,怎么人情练达,怎么安身立命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,正是因为中国的历史,历史里有中国人的根,历史让中国人觉得安心,中国人只有在传统中国里,才感到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,放到美国科幻片那种时间尽头星海深处机器世界外星背景,很容易茫然无措。

既然历史的用处并不在于真相,那么“好读史,不求甚解”也就可以理解了。所以不管什么朝代,通行的货币一定是银两,并且还有银票;不管什么朝代,男女都可以随意同行,大呼小叫。古人也好不到哪里去,所以孟丽君居然可以在一个没有恢复科举的元成宗时代进京赶考,所以晋代的梁山伯居然可以穿越到唐代才会出现的书院里读书,所以杨文广从杨延昭的儿子变成了他的孙子。而可怜的蔡邕啊,可怜的蔡文姬那可怜的父亲啊,不仅参加了一个在汉代做梦也梦不到的,要到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的科举,还当了回嫌贫爱富抛妻弃子的陈世美,在千年之后被千人咒骂万人唾弃,真所谓“斜阳古柳赵家庄,负鼓盲翁正作场,身后是非谁管得,满村争说蔡中郎”。

与此类似的还有大名鼎鼎的“赵氏孤儿”。它有一个元杂剧的标准剧情:有听信谗言的昏君,有当道的权臣,有忠肝义胆却被满门抄斩的贤良,有顾大义而不惜身家的义士,有善恶得报,有平反昭雪。怎么看怎么像秦以后的社会,与那贵族等级森严的春秋时代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。

当然,这也怪不得元杂剧,因为主要情节还是来自《史记》。但我们也不必对司马迁要求过高,五百年前的事了,问人吧,还有谁能记得;看书吧,晋国的史书被赵国人改了,赵国人的史书被秦国人烧了,秦国人的史书被项羽烧了,从所剩无几的坊间传说去伪存真整理出来的东西,偶有几件不靠谱的事情,也无可厚非。不过所幸还能读到《左传》,一本很可能由离晋国历史最近的人写的书,读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“赵氏孤儿”版本。真是不说不知道,一说吓一跳啊。

比如“赵氏孤儿”中那个宠臣权臣奸臣三位一体的屠岸贾,那两个义士公孙杵臼和程婴,在《左传》中居然不存在,“赵氏孤儿”中那个深明大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庄姬公主,在《左传》里根本是个通奸乱伦的荡妇,而且是赵氏大难的始作俑者。

《左传》版“赵氏孤儿”是这样子的。话说赵衰那个衰人和重耳做了连襟,又一同流浪十九年回国后,终于扬眉吐气,做了晋国的重臣。更奇妙的是,重耳又把女儿赵姬嫁给了他,让他和重耳既是连襟又是翁婿,怎一个乱字了得!奇事还在后头,赵姬为他生了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三个儿子,又是晋国公主,应该是嫡妻了吧,该让自己儿子做宗子了吧,可她深明大义,硬是把赵衰在狄人那里娶的妻子叔隗和儿子赵盾接回来,让叔隗做嫡妻,自己只做庶的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