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第 37 章

六月初的时候, 院考通知下来了,考试时间在七月二十日, 报名时间六月初七初八初九这三日。

初七日一早, 蒙真与几个结保的同窗一道坐了马车到顺天府衙报了名,而后回到书院一头扎在背题写文章上。

院试是童生试的最高一阶,考生考过了便可获得秀才的身份, 参加下一届的乡试,考不过只能等到下一次。

此次考试至关重要,是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复习备考, 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, 昼夜不停, 无止无休。

蒙真也是一样,一门心思扑在各种考题上, 一天只睡两个时辰,幸而他有系统给的灵力, 身体累乏的时候用在自己身上, 顿时乏意全消,精神满满。

盛夏天气, 一天比一天炎热,知了在树上吱个不停,家家户户避了这灼热在屋里休息, 学里的学生们可就没那么好命了。

院试临近,学里没像往年那样放热暑假,三伏天气学生们还得在学里上课,一些学生为节约浪费在路上的时间, 中午便不回家吃饭了, 在学里的食堂草草解决一顿, 而后回到课室趴案桌上小憩一会儿,起来后接着闷头苦读。

只是天气太过炎热,下午更是闷热至极,学生们脑袋晕沉,趴着一动也不想动,蒙真却跟个无事人一样,坐在自己位置上静静看书。

大家见了不免疑惑,这蒙真到底吃了什么灵丹妙药,为什么他就不觉着困乏。明明他比他们年老那么多,按理说老人更应该感到疲乏才是,怎么他蒙真反而越读越精神。

于此,有学生就问了:“蒙同窗,天气这么热,您不觉得乏吗?”

蒙真回道:“不乏,心静自然凉,你们之所以困乏,是因为心不静。”

“那如何才能心静?”学生问。

蒙真道:“我教你几句静心诀,你困乏的时候默念几遍,心自然就沉静下来了。”

学生困惑:“真的?”

蒙真点头:“真的,来,我教你几句。”随即把静心诀教给了这学生。

正好这学生是个记诵力强的,蒙真教了他一遍他便记下了,而后回到自己座位上默默念诵,果不其然,片刻就清凉下来。

其他学生见了惊讶不已,纷纷围上蒙真要他叫他们静心诀,蒙真来者不拒,每人各教了几句,这些学生记下之后回到自己位置上默默念诵起来。

有的默念几句很快就沉静下来,有的不管怎么念就是静不下心来,反而越念越烦躁。

蒙真见怪不怪,静心诀为道家所独创,本就因人而异,若是个用心的默几句就可以静下心来,不用心的默多少遍都无用。

就在大家纷纷默诵静心诀时,邓博文和许嘉兴从外面走进来,二人手里各抱了一颗分切好的西瓜,过来给课室里的每个学生各分了两块。

西瓜是在书院门口买的,刚用井水湃过,味道甜凉,热暑天气,咬上一口简直不要太美妙。

学生们一边吃着西瓜,一边说方才蒙真教他们静心诀的事,许嘉兴不解:“那是个什么东西,背会了就可以静下心来?”

一学生答:“背会了不管用,还得要领悟了,反正我没悟出个所以来。就记了几句‘冰寒千古,万物尤静,心宜气静,望我独神’什么的,读的时候确实感觉身上清爽了,读完了就又不爽了。”

蒙真在一旁听了摇头失笑,这傻小子一看就是个毛躁的,静心诀之所以能让人静下心来,首要就是摒除杂念,戒去浮躁,如若不能,只会适得其反。

许嘉兴看了蒙真一眼,又与那名学生道:“或许是哄人的呢,哪能读的时候心就静了,不读就不静了。又不是饭食,吃了就不饿了,不吃就饿了。”

旁边的邓博文哭笑不得:“嘉兴,你这是什么蹩脚的比方,这怎么能混为一谈。这个静心诀我有听过,不管是默写还是默诵,一定要心无旁骛,不然你满脑子杂念,怎么可能静的下心来。”

许嘉兴驳道:“不是因为心不静才去诵的静心诀吗,若要是心静的话还诵它做甚么。”

邓博文便道:“是这样,我的意思是诵诀的过程中要心无旁骛,如此才能静下心来,你懂吗?”

许嘉兴看着他,点了点头,觉得他说的言之有理。

天气炎热,两颗西瓜不一会儿就被大家分吃完了,这时一个学生抹了抹嘴,说:“还有一个月就院试了,你们都找好房子没有?”

院试在顺天府的贡院举行,早前一个月就要找好房子,不然晚了附近的客栈和民房就没了,偏远一些的地方房子倒是有空置,且租金便宜,但考试当天太赶,家里条件好的学生多不愿住那里。

这学生问了之后,立马就有学生接道:“我舅舅家在贡院附近有处宅子,宅户虽旧,但胜在干净,诸位若是不嫌,尽可住进来,大家彼此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接话的这学生名叫薛明期,与邓博文一样,前年曾参加过一次院试,不幸落榜,今年是第二次参加。

薛明期说了这话后,大家纷纷拱手感谢:“薛兄能提供房子与我们住,我们感激不尽,怎会生嫌。只是这房子我们总不好白住,费用我们均摊给你。”

“可得了啊,”薛明期看了一遭,“大家都是同窗,理应互帮互助,院考不过几天,你们住就是了,说什么费用均摊,可多见外。”

经他这么一说,学生们也没再坚持,本就是客气话,又没想着真会均摊。

薛明期转而向蒙真,作了一揖:“多谢蒙同窗教的静心诀,我默了几遍之后果然心就静下来了。”

蒙真看他一眼,心说,静心诀是一方面,主要是这小子性子本就温和,不是那等毛躁静不下来之人,静心诀只是让他更加静心而已。

“不用客气,”蒙真说,“是你悟性好。”转而面向大家,“静心诀不只用在你们平日的学习里,接下来的院试,乃至以后的乡试会试殿试,你们记着我今日教你们的口诀,将来上了考场,若是为周遭环境所影响,便诵几遍静心诀,对你们的心境大有裨益。”

学生们听他如此说纷纷围上他,要他多说几句,蒙真便将上一世道家所学简单授于他们几句,学生们听得认真,唯独这坐姿,东倒西歪,横七列八。

蒙真看得直拧起了眉。上辈子他的徒子徒孙们听他讲道,哪个不是恭恭敬敬,坐姿端正,虽说眼前这些个学生非他的徒子徒孙,可既是听他讲道,最起码这坐姿要好看些罢。

于是他向对待上辈子他的徒子徒孙们那样训斥:“都坐好!坐不好不要听我讲了。”

学生们猛然听见一声训斥,仿若听见郑夫子上课时的板子在案桌上重重一落,立马绷直了身体,屏气凝神,跪坐在蒙真周围,再不敢扭动一下。

不禁想,这蒙真何时变得跟郑夫子一样了,看着好凶的样子,不过他们既是听人讲道,也不好说什么,只端端正正坐着,不发一言。

“道不可闻,闻而非也;道不可见,见而非也;道不可言,言而非也。知形形之不形乎!道不当名。”

蒙真正忘我所以地给学生们讲道,郑夫子突然走了进来。大家一怔,眼里闪过一丝惊慌,纷纷要起身溜回自己座位上,郑夫子却一个扬手制止,“都坐着别动,请继续!”

学生们只好又跪坐回去,只这么一来,他们比先前更加小心翼翼,生怕一个不仔细,被郑夫子逮着罚抄书。

蒙真却跟无事发生一样,心平气静地继续讲他的道,郑夫子与诸位学生一起,坐在旁边静静听着。

就这样,师生们共度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下午。因着蒙真讲道有方,一些悟性好的学生听进了几耳朵,心不静的时候就来默念几遍静心诀,如此数回下来,大热天的还真就不那么容易烦躁了。

一个月很快,蝉鸣躁躁中倏地就过去了。七月二十日这天,天不亮考生们就来到贡院门口,蒙真没与学里的学生一起住薛明期舅舅家,他住在蒙鸿租来的民宅里,离贡院不远,走路一刻来钟。

蒙真是十八日下午来的京城,生活起居皆由蒙鸿照料。说起这个二儿子,除了话有点多外,其他地方却无可挑剔,三场考试都是他陪在蒙真身边。

“门开了,你回去罢,你爹我进去了。”此时的天刚蒙蒙擦亮,贡院门一开,考生们有秩序地排队进入,送考者不得入内,蒙鸿得了他爹的话后,要他爹放松心态好好考,等到他爹进到门里去了,他才转身离开。

蒙真提着考篮接受完衙役的搜身检查,进到里面又核实了一遍身份文书,之后由学政点名,在两名廪保的唱保声中拿了考引找到自己的坐号。

与上次府考时一样,这次院考蒙真运气也是极好,坐号非是臭号。院试由学政主持,考试分正试、复试两场,试八股文与试帖诗。

第一场四书文一篇,五言八韵试贴诗一首,二者皆有固定格式,即八股格式,且四书文要求不少于五百字。

随着一阵铜锣声响,天光骤亮。蒙真拆开考卷,先看了眼考试题目:

君子上达小人下达。

这是四书题,题目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意思是君子通达于仁义,小人追求于财利。

以此为题,做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八股文。本朝科考制,凡科举考试,不论是大考还是小考,考试第一场均为八股文。

县试府试作为童生试,对八股文的要求没有那么高,只要语句通顺,文章达意,一般考官都会给过。

院试就没那么简单了。作为正式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考试,院试的八股文不仅要求通顺达意,还要结构严谨,文章新颖与众不同。

院试的四书题目主要取自《论语》,平日里郑夫子对他们要求极为严格,四书不只要背的滚瓜熟,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都要吃透,这样上了考场不至于见了题目不知道出自哪里。

为了做好八股文,蒙真曾在书坊买了不少优秀八股范文来模仿练习,他资质原就不差,加之勤学苦练,又得郑夫子和其他优秀同窗的指导,八股文做的倒也得心应手,下笔有神。

做完八股文已过午时,早上出来时蒙鸿给他烙了个大饼子,七月天气暑热依旧,饼子吃起来也不觉着凉,之后又喝了几口水,蒙真才开始做另一道五言八韵试帖诗。

赋得「清泉石上流」,得「流」字。

试帖诗也叫赋得体,因诗题前面冠有“赋得”二字所得名。试帖诗为科举考试中必考内容,县试府试考五言六韵试帖诗,院试以及将来的乡试会试考五言八韵试帖诗,可见其重要性。

郑夫子平日里也有让他们大量练习。与四书文一样,五言八韵试帖诗也需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,每韵上下两句为一联,首联“破题”,次联“承题”,三联“起股”,四、五联“中股”,六、七联“后股”,结联“束股”。每联一股,合成八股,是以又叫八股试帖诗。

试帖诗除了要按照文章的八股格式来,用韵方面也极为严格,仄起平收,每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平水韵。

除此外,试帖诗还要求对仗工稳,除首联和末联不用对偶外,其余各联均要求严格对偶。

不只如此,试帖诗还要注重用典,即所用之辞要有出处,或是历史典故,或为前人所做辞句,忌牵强、堆砌和生僻,不然入不了考官的眼,可就要名落孙山了。

正是因为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,试帖诗做起来才不容易。蒙真最不喜的便是儒家的这点,不管是人还是思想,都要被束缚在一个条框里,按着统治者的要求喜好来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