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(1/2)
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

已,日本之继续分化华北,尚且又在南京、成都、北海各地酿造事件。并引用德王占领察哈尔大部,再西犯绥远。

苏联虽与中

国复交,仍与盛世才成立片面之协定,负责新疆之秩序与安全,获得采矿筑路权利,控制盛属下之政治军事。1936年之协定又与日满

关系相似。国内之反中央运动既有1933年年末之福州人民政府,而两广在陈济棠领导下进军湘南,直至1936年9月方完全解决,实已

为抗战之前夕。各省区内之战事,尚有1933年二刘(刘湘与刘文辉)之争及1934年贵州内黔军之争。红军经过“二万五千里长征“之后

构成陕西之根据地,不仅进入山西,而且击败前往“进剿“之东北军,此战役已构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原因之一。

生为当日

之中国人,对此局面无不愧恨交并。尤以大敌当前,国运如丝之际,军政领袖仍不能放弃小处嫌隙,至堪扼腕。作为中国领导人之蒋

介石瞻望全局,必有满目疮痍之感。而他处置各事之方法与能力,也近于捉襟见肘,其复杂心境皆可在日记中窥见之。

【6月30日】

(一)倭寇要求我河北党部取消,中央军队撤离河北,免冀于(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学忠)察宋(察哈尔之宋哲元)二主

席之职,并派飞机任意侦察监视我军撤退之行动,十八日且飞至济南、徐州纵横盘旋威胁。呜呼!国势至此,何以为人?凡有血气之伦

,黄帝子孙,其将何以雪此奇耻?若不图自立,复有何颜立于天地之间?小子志之!

(二)此次事变,实等于“九一八“之巨祸,

而全国智识阶级与军人皆能仰体政府之意,忍辱沉毅,而毫无幼稚蠢动之气,此实四年来国民最大之进步,而其对政府信仰之程度亦

可测其大概,此实为复兴之基础,对此不禁兴喜惧之感。以后全在吾人如何振拔而已。小子责任綦重,可不自勉乎?

(三)倭王

昭和当蒋作宾大使呈递国书时,特提此次华北事变,表示其抱歉之意,曰:“此次华北事变,实对不住;对汪蒋二公之苦心,深表敬

佩,烦为转达“等语。此国王面示道德之例,实所罕见。彼或深愧不能制止军人非法行动。倭政败坏亦可见矣。

以上三节均各

有其历史上之下文。第一节之要求已成为“何梅协定“及“秦土协定“。虽然所谓“内蒙国“及“华北国“并未出现,但是冀察之特

殊体制已成事实,卢沟桥事变,即从此特殊体制上发生,蒋介石在第二节庆幸他的退让政策为全国人士谅解,未免言之过早,及至当

年年底及翌年之初,各地学生发动罢课请愿游行示威情事。国民政府拘捕爱国人士,封闭取缔抗日刊物,亦在此时产生。再至年底则

有西安事变,是可算作军人之反应。关于第三节,则抗战后蒋委员长在国际场合中,尤以在开罗会议与罗斯福交换意见时,竭力主张

天皇制应由日本人民自决,间接亦即对日皇裕仁人身不再过问,以情理论,此不可能与彼十年前接见中国大使时所留印象全无关系。

【7月27日】

(一)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设置——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
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
大神级推荐: 国学| 名著| 诗歌散文| 传记| 文学| 现实